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奮斗腳步永不停歇。2023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開幕會,作為黨和國家的一件政治大事,全國兩會既回望中國在極不平凡的2021年的光輝歷程,更勾勒2022年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藍圖。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資源勘查公司將高舉綠色勘查大旗,緊跟地勘集團“三大主業、五大板塊”產業布局,培育核心技術、鍛造產業優勢,努力在地勘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在前、開新局。
一、培育核心優勢,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在能源方面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將聚焦綠色低碳產業,緊抓傳統地勘產業改造提升,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門市場性、公益性的資源勘查項目,加快布局貴金屬、稀有金屬、非常規油氣勘探及礦權運作,全力投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大力突破海洋勘查等優勢產業,以華能山東半島北海上風電基地地質勘察項目為前站,向近海海域勘查延伸,深耕東營、煙臺、威海、青島市場,盡快開拓海洋礦產勘查、海洋工勘施工、海洋科學鉆探、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海洋信息測繪等業務,逐步實現從“地面勘查”向“海洋勘查”拓展延伸,新型能源勘查向綠色勘查方向延伸。
二、強化科技引領,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我們要加大勘查力度,加強科技攻關,進一步向地球深部進軍,用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地質調查工作,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式研究相結合,走出去、引進來,積極聯合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展專題攻關。
緊抓國家能源綠色轉型的機遇,積極對接科技創新項目,推進地質數字化建設。以非常規能源為突破方向,瞄準煤礦瓦斯治理、瓦斯再利用、礦井水害防治超前探技術方面,在技術服務、綠色發展方面做精做強。依托邱集煤礦隱蔽災害區域探查與治理項目,采用超前物探、鉆探等方式,有效提高井下地質、水文條件的深入認知和超前預測,防治礦井各類水害事故。立足在貴州瓦斯治理三區聯采工程實踐經驗,深入研究云南、安徽、陜西等省煤礦瓦斯賦存特征,探索瓦斯綜合治理利用新模式,切實解決煤礦生產過程中瓦斯超限問題。
三、構建現代化市場體系,鑄就綠色發展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實施一批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我們將堅持“深耕省內、布局全國、重點突破”的發展路徑,瞄準“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積極推動中烏雙方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礦業開發方向的廣泛合作,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盡快運作合適礦權,充當山東能源集團布局中亞礦業領域的先鋒隊,開展相關領域技術交流與合作。在構建現代化市場體系上加力提效,緊盯能源集團地勘業務整合的有利時機,以濟南為中心,輻射新疆、內蒙古、貴州等省市,深耕新礦集團、魯西礦業、貴州礦業、西北礦業等區域市場,加強溝通,積極對接,實現與能源集團的深度融合,梯次打造管控科學、運作規范、布局合理的區域辦事處及分公司,全面拉開開放性市場區域布局,打造地勘企業市場集群發展新模式。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把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凝聚為國家意志,通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全國人民的實際行動。我們將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始終秉持“走在地勘集團第一方陣最前列”的目標,繼續緊跟能源集團生產經營步伐,在內外部市場雙循環中搶抓機遇,為地勘集團建設國際化程度一流地勘企業做出新貢獻。